創建“無傳銷網絡平臺”工作流程

百盛源包裝創建“無傳銷網絡平臺”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領導小組負責網絡平臺打擊傳銷暨創建“無傳銷網絡平臺”活動的牽頭組織工作,具體職責為:
一、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抵制傳銷活動,全面凈化網絡環境,自覺依法經營、誠信經營、自律經營。
二、嚴格審查制度,著力鏟除網絡傳銷生存土壤,堅持防范和杜絕傳銷組織利用平臺拉人頭、發展組織。
三、強化自我防范意識,適時組織平臺工作人員學習防范和打擊傳銷相關法律法規,全面提高識別和自我防范能力水平。
四、強化日常平臺巡查,建立健全實時審查制度、信息搜集制度,及時發現、處置涉嫌傳銷行為。一經發現涉網絡傳銷行為,立即通知市場監管、公安等相關部門。
六、密切工作協作,主動與市場監管、公安部門建立穩定可靠的聯絡方式,政企聯手,齊抓共管形成打擊傳銷臺力。
安徽百盛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創建無傳銷網絡平臺工作制度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打擊傳銷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壓實互聯網平臺企業責任,減少網絡傳銷信息源,切斷網絡傳銷傳播擴散渠道,凈化網絡空間,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環境,積極做好網路傳銷風檢防控工作,協助開展打擊、處置網絡傳銷違法行為,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一、嚴格遵守《禁止傳銷條例》《直銷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履行社會責任,規范經營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不發布、不傳播傳銷違法信息,不跳轉、彈窗不跳轉、彈窗網絡傳銷頁面,自覺接受政府監管部門和社會大眾的監督。
二、加強內部審核,定期對網站內涉傳銷的信息進行清理移除,堅決抵制散布網絡傳銷信息的行為。
三、對涉嫌傳銷網站、網頁的鏈接予以屏蔽或清除。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信息審核、公共信息實時巡查機制,拒絕涉嫌傳銷網站的業務推廣,為執法機關開展打擊網絡傳銷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四、教育組織公司員工遠離傳銷組織,防止上當受騙。定期對網絡商品營銷模式和宣傳推介行為進行監測,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預警屏藏、制止涉嫌傳銷的網絡鏈接。
五、加大防控傳銷的宣傳力度,及時發布、轉載公安和市場監管部門立案查處的網絡傳銷案件、警示信息,宣揚黨和政府打擊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的堅決立場,揭露網絡傳銷活動騙人伎倆和害人本質,及時向網民發出警示;提醒網民抵制傳銷、遠離傳銷。
安徽百盛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無傳銷網絡平臺內容審查制度
不法分子會通過建立傳銷網站、在各大網站、論壇向網民發布“快富”、“暴富”等傳銷信息,欺騙、誤導網民,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為維護網絡平臺健康發展,積極配合執法機關打擊傳銷活動,抵制網絡傳銷違法犯罪信息,安徽百盛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依據《關于進一步加強打擊傳銷工作的意見》、《禁止傳銷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審查涉傳信息并予以清理
1、強化百盛源包裝網站文字、圖片信息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強注冊會員信息的審查,定期對網站內涉嫌傳銷的信息進行清理。
2、加強音頻、視頻等傳播載體的管理。禁止用戶利用音頻、視頻等載體進行傳銷活動,一經發現,立即關閉賬號并保全證據。
二、對涉傳用戶進行清除,從根源上打擊涉傳不法分子
1、對涉傳會員進行警告、封號等必要的內部處理,杜絕傳銷信息。
2、配合執法機關對已定性的傳銷組織者所組織的涉嫌傳銷的群組進行清理,配合執法機關針對特定傳銷案件的調查取證工作。
三、記錄并定期監測已清除的涉傳會員信息
涉傳的注冊會員,予以清除,將個人注冊信息記錄在案。
重點檢測涉傳會員,每月對涉傳會員注冊信息進行再審核,避免此類會員使用個人信息注冊新賬號。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實施。
安徽百盛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無傳銷網絡平臺內容審查流程

打擊傳銷投訴舉報制度
群防群治是打擊傳銷的有效手段,為進一步建設好“無傳銷網絡平臺”,安徽百盛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特制定非法傳銷舉報制度。
一、明確職能部門
公安部門、市場監管部門。
二、明確舉報方式
以書面材料、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或其他有效形式。
三、保護投訴者隱私
對投訴者個人隱私嚴格保密,打消投訴者顧慮。
安徽百盛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典型案例:
北京:破獲“搶購轉售”類網絡傳銷案件
近期,北京地區出現多起涉“搶購轉售”網絡傳銷案件警情,通過工作發現,該類犯罪團伙多搭建網絡交易平臺,以銷售玉石、字畫、紅酒等“藝術品”“收藏品”為名義,通過網絡推廣、線下掃碼等方式招募會員,并依據加入順序確定會員上下級關系。會員按照標價購買商品并向平臺繳納一定費用后,即可加價銷售給下級會員,以此循環、反復售賣。每次交易中平臺收取交易額2%~4%的費用,會員本人賺取1%~2%的提成。隨著交易不斷進行,上級會員還可額外獲得每筆交易金額3‰左右的返利,以此引誘會員不斷發展下線,獲得更多收益。與此同時,犯罪團伙不斷增設二級網站,發展的下線會員層級眾多。經查,該類犯罪團伙所售“藝術品”“收藏品”多為劣質商品,實際價值僅為幾十至幾百元,但在交易平臺上架后可炒至數十萬元,遠超其原始價格,導致大多數參與人員血本無歸。
針對此類犯罪,北京公安經偵部門組織開展專題研究,明確偵查思路和取證重點,同時加強與市場監管和檢法等部門聯動合作,對網絡傳銷犯罪實施全鏈條打擊。截至目前,北京公安經偵部門已分階段、分批次破獲相關案件15起,打掉該類網絡傳銷平臺13個。
甘肅:破獲“就業創業”類網絡傳銷案件
近期,甘肅省白銀市公安局白銀分局成功破獲一起“就業創業”類網絡傳銷案件,涉案人員超萬名、層級達18級以上,涉案金額9億余元,以“線上創業”“發展團隊”為名誘騙大量大學生、老年人參與,是一起涉民生重大傳銷案件。
經查,“MGP名鴿派”平臺對外宣稱是國內首家線上轉賣平臺,只需購買平臺所謂的“星星”即可在線上進行信鴿拍賣、比賽等盈利活動進而帶動線下養殖行業。該平臺以“在家線上可創業、就業”為幌子,以高額投資收益為誘餌,吸引大量大學生、老年人注冊投資,并通過掃碼推薦邀請等方式不斷發展會員,形成以犯罪團伙成員為塔尖、各級會員為節點的金字塔型網絡結構,上線會員通過靜態返利、動態返利(包括推薦收益、團隊收益)等方式發展下線獲利。
經偵民警在此提醒您:傳銷犯罪花樣多,如果遇到以“虛擬貨幣”“股權投資”“外匯期貨交易”等為名義發展“會員”,以“電子商務”“消費返利”“低價商品”“分享經濟”等為噱頭吸引“拉人頭”“加盟”,以“任務獎勵”“虛擬養殖”等為名義誘導“打卡”“交易”,請提高警惕、保持戒心,切勿相信高額返利,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